自元明以后,中國的刺繡藝術(shù)飛速發(fā)展。不僅有官家的刺繡,而且在地方上先后出現(xiàn)了以商品生產(chǎn)為目的的的地方繡。如:魯繡、顧繡、蘇繡、蜀繡、粵繡、湘繡、京繡。尤其是蘇繡、蜀繡、粵繡、湘繡成為中國的四大名繡。
蘇繡是以蘇州為中心的刺繡產(chǎn)品。蘇繡和湘繡、蜀繡、粵繡并稱,為中國的“四大名繡”蘇繡歷史悠久。據(jù)史料記載,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,吳地已有“繡衣尷豹裘者”。相傳,三國時,孫權(quán)的夫人擅長刺繡,能在帛上繡制五岳、河海,被譽為“針絕”,蘇繡由此而興盛。在五代和北涼時即有很高的水平。蘇繡先是繼承和發(fā)揚了宋代繡畫的傳統(tǒng),講究以針代筆,突出針法效果。繡工細密不露針跡,絲理圓轉(zhuǎn)自如,繡面平服。配色采取同類色或含灰對比的退暈發(fā)。色彩沉靜雅潔。其針法豐富,有四十余種,主要以針針重疊、不露針眼的套針和線條排列均齊、層層銜接的“戧針”為主,后吸收了“顧繡”以及西洋畫的特點,創(chuàng)造出光線明暗強烈、富有立體感的風格。宋元明清時,為蘇繡的極盛期。其不僅成為蘇州一帶群眾性的副業(yè)生產(chǎn),同時還是皇家織造的所在地,成為皇家服飾用品的供應地。其作品被外國人士譽為“東方明珠”傳世之寶,極珍愛之。
|